我是横握拍左手,对手是右手正手位发侧下旋到我反手位,我侧拧经常拧下网,感觉使不上劲,但对方反位发侧下旋到我反手中路中路偏正,我基本稳定,这是为什么,请有经验的老师们讲解下,左手如何侧拧右手发的下旋。
“对手是右手正手位发侧下旋到我反手位”是指对方站在正手位用反手发球吗?
如果是的话,那么对方发过来的球是右侧下,你是左手,拧拉的话,是顺旋转接球,你会感到借不上力,主要是你击球瞬间没有爆发力,或者说你击球时的速率要大于来球,才能有质量的回球,而且一旦回接成功的话,这个球落台后会有一定的侧拐,对方会增加难度。
对方反手位正手发球是左侧下,你左手拧拉击球时刚好是逆旋转接球,相对好借力,所以你会觉得上台率高一些。以上是基本原理,平时多练一练拧拉右侧旋的球,对于板型和发力慢慢就会找到感觉了。
我个人拉一些高于台面的球时(挺高的但不属于高吊)到习惯把拍往下压一点,但我看一些教学视频啊什么的都没有这个动作,不知道对不对?不压的话容易过界,并且我转手腕的话特别容易挂网,不知道为什么?是胶皮的原因吗?我用的729普及套。
您好,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动作问题,跟器材关系不大。
在拉上下旋时,重芯和板型以及发力方向会有区别。但是在击球时,手腕要相对固定,不能调整过多。手腕手指只是控制弧线和落点,如果调整动作过大,造成翻腕或压腕,板型也会随之变化。造成击球不够稳定,我觉得主要还是先把动作结构调整下,相对合理为好。
1、“长球先一落点近边线,短球先一落点近网”,这一概念已被大家熟记,指的是这样做更容易发出相应的长球和短球来。我认为比赛中,需要的就是无论先一落点在哪,通过摩擦、力量及入射角的调节都能发出高质量的长球和短球来,这样才会更具迷惑性。
2、身体的引导很重要。马琳也曾经说过:每次发球都要有向发球方向点一下的感觉。
3、手指的运用。下旋、侧下类发球,拇指的压拍非常重要,没有拇指压拍的下旋类发球,挥拍时受小臂骨杠杆的影响容易出现走直线问题,而高质量的强下和侧下旋是需要略向下弯曲的弧线来保证。
4、手腕的控制。好多业余球友有一个错误认识,就是手腕挥动得越大、球就越转,实践中并非如此,引拍时手腕要虚一点,便于手腕加速,拍子与球分离的瞬间,手腕要保持适度紧张并有个瞬间暂停,力求把大的动量传递给球。球与拍子分离后,手腕才可放松,并加上其他多余的假动作来迷惑对手。二、内在的发力在完成了外在挥拍方式的分析后,我们即可分析与之配套的发力方式了(这里以正手拉球为例)。
5、腰的运用。正手位发球时,拍触球瞬间腰部要有左转动作(以右手为例),这一动作在发直线球时起加力、协调的作用,在发斜线球时,形成虚晃动作。反手位发球时,持拍手向前用力时,腰部要略向后做退让动作,有力于增强发力和衔接发球抢攻动作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下旋球乒乓球发球机品牌的双蛇体育于2025/7/20 15:04:35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yingtan.mf1288.com/shuangshe-2877143439.html